成都媽媽的花樣早餐

三歲女兒吃千種不重樣早點

越南商標局

越南商標佈局

花樣早餐,蘊藏著傢、教育、愛的豐富含義。

小魚最愛“媽媽的味道”。

葉子一傢三口合影。

小魚吃過的早點超過一千種。







從2009年偶然接觸烹飪開始,葉子把準備一日三餐變成瞭不可或缺的 生 活 組成。8年來,不管在哪裡,無論什麼時候,總是要與傢人圍坐在一起享受自制 美 食 。2014年女兒小魚出生後,葉子每天變著花樣做早餐,3歲多的小魚迄今已經吃過上千種不重樣的暖心早點。
旁人眼裡,這或是十人九慕的小資格調,或是望塵莫及的生活儀式,也可能有人對此不太認同,然而在葉子心裡,沒有丁點故作姿態,這就是愛最好的表達。“愛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頓飯,愛就是讓傢庭回歸到一日三餐。”

有煙火氣息的傢才叫溫暖
堅持8年 每天給傢人做花式早餐
晨光微熹,爐火上砂鍋咕咕作響,熱氣溫暖瞭冬日的廚房,成都人葉子的一天從這裡開始。
烹煮、削切、擺盤、點綴,十分鐘有餘,三份秀色可餐的早點備好在餐桌上:自制的幹果燕麥配酸奶、菠菜土豆絲卷餅、發糕、新鮮水果。經葉子精心排盤後,美得像幅廣告畫。
葉子、老公文烽和女兒小魚各就各位圍坐桌邊。“謝謝媽媽,謝謝美好的食物。”向媽媽表達甜蜜的謝意後,小魚拿起餐具,大口大口吃下熱乎的食物,投入且享受。看著孩子的滿足樣,夫妻倆也愉悅地吃完瞭盤中的精美早餐。
“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,花多一點點時間,坐下來認真吃早飯,當我們走出傢門時,好像天空都更晴朗瞭。”與在上班途中匆忙對付早餐的方式作比較,葉子覺得,早餐的儀式感才是美好一天的開始。
“從小,我的媽媽就堅持每天5點多起床給我做早飯,雖然沒有現在吃的東西那麼豐富,但也是面條、餅、粥換著來。”於葉子而言,在餐桌前一絲不茍吃完早飯,才是溫馨傢庭該有的模樣。
2009年接觸烘焙,讓在外求學多年的葉子,重新體會兒時的感受。那一年,22歲的葉子偶然看到朋友烤瞭一塊蛋糕,她很感興趣,隨即親自體驗瞭一把,從此竟一頭紮進其中,喜歡上瞭廚房。“可能是因為從小學鋼琴的原因,在傢時媽媽沒讓我進過廚房。”葉子說,自從學會烹飪以後,她離年少記憶中的傢更近瞭。
此後,烹煮三餐成為日常,本就喜歡做各種手工活的葉子一邊自我鉆研,一邊認真求學,天賦和熱愛讓她的廚藝日漸精進。2010年,同是手工癡迷者的文烽走進葉子的生活,兩人組建幸福小傢,葉子對傢人的愛和對傢的眷戀,投射到每頓飯上,哪怕是被多數傢庭忽略的早餐。她自制各種食物,變著花樣端上桌,早餐總是豐富而美味,“以前文烽都在街邊買早點到辦公室吃,結婚以後隻在傢裡吃。”在葉子心裡,這種改變就是傢的溫暖,“有煙火氣息的傢才叫溫暖。”

最好的教育是父母陪孩子吃飯
媽媽味道 3歲女兒吃成美食達人
2014年,女兒小魚出生,有母愛加持,葉子的花式早餐升級更高版本。“食物搭配出的味道要適合寶寶,看起來也要更漂亮,更誘人,能討孩子的喜歡。”繽紛的食物、精美的餐具、考究的擺設,還有兒童餐椅上的小魚,陸陸續續變成定格在相機裡的圖片,每一張都垂涎欲滴。
那時的葉子,為瞭帶女兒辭職在傢,正經歷身份轉變帶來的不適。在各個網絡平臺分享自制美食,為她排解心中愁悶打開窗口,把每天做的食物照片分享,吸引越來越多朋友關註。隻在高端雜志專欄見過的美食,居然從身邊人的廚房裡端出,朋友們給葉子瘋狂點贊,也羨慕感嘆“全職媽媽真好,有時間做這些”之類。
事實上,這是葉子一直在回答和澄清的問題,“小魚滿月時我才辭職的,之前一直在上班,也會每天做早餐。現在我有新的事業,每天都很忙,不過傢裡的早餐和晚餐還是每天做。”葉子強調,正式的早餐並不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,是否想要鄭重其事更多取決於態度,哪怕隻是買回一盒酸奶和華夫餅,加些麥片和水果,把它們擺放到好看的餐盤裡,再插一朵鮮花,也是葉子堅持要給傢人的。
“一般周末時,我會把這周想用的早餐食材都準備好,比如烤面包、做甜甜圈之類。頭一天晚上做好準備,沙拉用的果蔬裝盤放進冰箱,吃的時候直接拿出來淋上醬就行瞭,連早餐用什麼盤子都要準備好,這樣一桌早餐20分鐘左右就好瞭。”
時光推移,各種食材交替搭配出的花式早餐,3歲多的小魚已經吃過上千種,“很多網上的朋友開玩笑,說看著小魚在餐椅上長大。”聽到這樣的話,葉子很開心,“最好的教育是父母陪孩子吃飯。”
美國教育學傢莎莉·路易斯在《喚醒孩子的才華》中寫道: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。智商、社會條件、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,那就是,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。
小魚沒有辜負愛與美食,3歲的她已經是幼兒園老師眼裡最特別的一個孩子,“她對事物的感知力特別強,觸覺、味覺、嗅覺都非常敏感。”
小魚愛吃蛋包飯,這是爸爸、媽媽和奶奶擅長做的,但她每次都能一口準確吃出媽媽的手藝。“女兒覺得我做的東西是世界上最好吃的。她可以在幼兒園活動的時候,從大傢一起包的餃子裡面,吃出哪個是我做的,她知道媽媽的味道。”這時的葉子,臉上洋溢著濃烈的幸福。

食物的味道來自我們內心的愛
魔力召喚 開店安放對美食的熱愛
在葉子傢裡,廚房裡有炊煙很重要,吃飯時的全傢參與也很重要。
“從小魚出生起,餐桌前就有她的位置,哪怕隻是躺在嬰兒車裡。”文烽說,現在小魚對就餐座位有她的堅持,“媽媽的位置,爸爸的位置,她的位置,她會堅持每頓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,不能隨意換動。”
對食物的傾註越多,對食材的關註越較勁,葉子不僅想用食物傳遞傢和愛的訊息,也想用食物供給傢人健康,“尤其是女兒,我特別想給她最健康的食物。”於是,葉子計劃去全國各地,尋找原生態食材。
分享食物的習慣已經把這個三口之傢牢牢拴在一起,四處甄選食材時,文烽和小魚不離葉子左右。“第一次到大西北的時候,小魚隻有7個月大。”文烽記得,那是一次猶豫許久後拿的決定,“大部分時間我們會在車上,考慮過她是不是太小瞭,也考慮過當地的氣候等,也是有擔憂的。”
“後來發現,孩子的適應能力超過我們的想象。”葉子能清楚回憶,坐在堆積成山的鮮棗裡撒歡的小魚、土地裡翻滾的小魚、農作物間笑顏如花的小魚,與自然是那麼地親近。以至於到後來,1歲的小魚已經常和父母連續坐七八個小時的長途車去尋找食材,所以3歲的小魚自然能錘煉成“美食傢”。
不管是否情願,生活總在催促人們快步向前。朋友們鼓勵葉子走出傢裡的廚房,把她的手藝和食物分享給大傢。
“這是個不錯的主意,我傢裡的餐具越買越多,廚房放不下就放在客廳,現在客廳也放不下瞭。”其實,無處安放的不是葉子的餐具,而是她對傢庭餐桌的熱愛,和她想分享的美食魔力。
2016年底,在成都某巷落,葉子的研習社開門瞭。這是一棟不臨街的樓,提供廚藝教學和一些食物制作,“之所以選擇這裡,因為人流量比較少,不僅可以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來這裡,女兒也可以召集小夥伴。”
不認識的人陸續來到這裡,總會冷不丁地被戳中味蕾,“真的很久沒有在傢裡的餐桌上認真吃一頓早飯瞭”。“感覺我傢廚房的功能隻是放冰箱”。
葉子在用自己的故事,提醒他們。相對於技巧,她強調傾註心意才是最重要的,“食物的味道來自我們內心的愛。”
極致的美味並不能掩蓋生活的本真,葉子與傢人也會有分歧和拌嘴。所幸,葉子堅持著把幸福變成食物,凝聚傢庭,溫暖傢人。一起出傢門,一起送女兒進幼兒園,文烽和葉子再一起出現在工作室。葉子試驗瞭一份新菜,端盤上桌之際,文烽已經舉著相機靠近,前一刻從樓上剪下的薔薇已經插好。
這一切,就是法國著名作傢莫洛亞所說:“一個偶然的機緣,一盼,一言,會顯示出靈魂與性格的相投。一種可喜的強制,或一種堅決的意志更使這初生的同情逐漸長成以至確定。我們可以達到心心相印的地步的相契,勝於在精神上與外人相契的程度,可遠過於骨肉至親。”
華西都市報—封面新聞記者李媛莉圖由受訪者提供

越南商標代辦
arrow
arrow

    wcq404ki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